-
-
發育期牙列(病例2.8)
12歲的女性患者,為II類2分類錯牙合,中度骨性II類,后縮側貌,下頜發育不足(圖2.23)。圖2.23臨床牙列情況哪顆牙缺失?X線片檢查顯示UL3和LR5先天缺失,LRE滯留,預后較好。該病例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Ⅱ類切牙關系。● UR5和下切牙擁擠?!?上頜第一前磨牙扭轉?!?上頜后牙段間隙?!?UL3和LR5先天缺失?!?LRE滯留(預后較好)。該病例的IOTN指數5i-基于UR5阻生。治療方案● 全口固定矯治,不拔牙。● 排齊牙列,糾正切牙關系?!?保留LRE,未來缺失再行修復?!?重新分配間隙以排齊UR5
-
-
伴上頜竇囊腫的上頜竇底外提升種植術1例
作者:楊磊,王阿嫻,軍事口腔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正畸教研室在嚴重萎縮上頜后牙區行種植治療時,上頜竇側壁開窗提升術是獲取種植所需骨高度的一種有效方法。這一技術最早由Boyne和James在1980年提出。該 技術需要在上頜竇的外側壁開鑿骨窗,在上頜竇黏膜與底壁之間獲得空間用于填充骨移植材料,這一技術的突出優點是可以獲得上頜竇的直視通路。雖然該技術已獲得很高的成功率,但是因為上頜竇解剖結構異常與上頜竇病變的影響,常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報道1例上頜竇囊腫伴竇腔間隔行開窗提升術
-
-
上頜竇底提升術中竇底黏膜穿孔
問題和討論患者,72 歲,女性,希望種植修復右側上頜后牙缺失。 X線和CT顯示(圖1)種植前必須行上頜竇底提升術。CT顯示上頜竇頰側骨壁厚度大約為1mm,上頜竇黏膜輕度增厚,側壁黏膜薄。 圖1 術前X線片(左)和CT像(右)。 用球鉆在上頜竇頰側壁開窗(圖2、圖3)。剝離上頜竇黏膜時,出現大約2mm的上頜竇黏膜穿孔(圖4)。 圖2 切開前的口內所見。 圖3 用球鉆開窗。 圖4 上頜竇黏膜穿孔。 處理方法仔細剝離提升區域的上頜竇黏膜,完成上頜竇黏膜
-
-
口腔種植上頜竇提升術臨床要點(上)
文 / 謝尚廷 醫師牙周病的破壞,常造成骨頭高度上的不足,并增加人工植牙的困難度。對于這樣的植牙案例,常需要進行上頜竇增高術, 予以增加骨頭的垂直高度。上頜竇增高術常以兩種方式進行:上頜竇側窗(lateral window approach)與上頜骨脊 (crestal approach)。以下將討論此兩種不同的術式。近三十年前,Boyne、James (1985)和Tatum (1986)等學者提出在上頜骨側壁開窗術,使用骨粉放置在上頜竇底部,以增加上頜后牙區骨頭高度。隨后在1988年時,
-
-
巧取埋伏牙根.....
作者:張東星病例資料:患者、仝xx、男、16歲。主訴:右側上頜有一牙根,要求拔除?,F病史:患者一年半以前,曾在個體門診做正畸治療,治療經過不詳,因右側上頜后牙間隙無法關閉,遂來我院就診。正畸科接診后,仍然正畸牽引半年,未見間隙關閉,專科檢查:14與16之間有約2mm間隙,牙齦有點發黑,x檢查:15殘根遺留。治療計劃:建議拔除15、,然后繼續正畸關閉牙間隙。患者同意治療方案,簽知情同意書。治療過程:圖1.術前患者的口內照片:16與14之間有約2mm間隙,矯治器已經安裝到位。圖2.從合面觀:16與14之間的牙間隙牙齦顏
-
-
上頜竇底提升術中骨替代材料和膜的使用
今天,用于上頜竇底提升術所采用的方法已經能夠保障良好的預后效果。最新發表的四篇文章指出了哪一種方法和哪一種材料尤其適合于這項手術??谇环N植醫生經常會遇到上頜后牙區域骨量不足的問題。當今的許多臨床實踐中,上頜竇底提升手術已經作為一種標準的術式被廣泛采用。近些年來,關于此項技術已有大量文獻,而且現在,針對此項技術操作中的臨床相關問題,仍有許多新的文章陸續發表。本篇文章就是提取了其中的四篇文獻,兩篇為臨床研究,另外兩篇為科學文獻分析,接下來的部分將就上述四篇文獻的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上頜竇底提升術后效果良好,長期穩定:在上
-
-
上頜竇底提升術
概述 上頜后牙缺失患者常由于先天性上頜竇底位置過低、牙槽骨嚴重吸收、萎縮等原因, 使骨量高度不足。直接植入種植體易穿入上頜竇引起感染等并發癥, 導致種植失敗。上頜竇底提升技術(Maxillary Sinus Floor Lifting)是采用外科手術方法將上頜竇黏膜從竇底剝離后抬高,在竇底黏膜與竇底骨之間植入骨移植材料,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在此基礎上植入種植體,使種植體獲得足夠的高度及初期穩定性。 目前骨移植材料多使用生物相容性較好的人工骨粉。類型 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上頜竇底提升術主要
-
-
S3根管の心心相印
患者:女性,32歲,公司HR主訴:左側上頜后牙疼痛三天?,F病史:三天前,左側上頜后牙出現陣發性、持續性劇痛,夜間痛,疼痛不能定位,自服抗生素(具體不詳)無效。既往史:無藥物及牙用材料過敏史,無全身疾病病史。檢查:24遠中鄰合面見一黃豆大小齲洞,探及穿髓孔,叩(-),松動(-),冷熱診劇烈疼痛,牙齦正常。BP:120/85mmHg,利多卡因皮試(-)。第一步:拍攝X線片,觀察髓腔形態以及根管走向,疑似根管長度較短且彎曲。第二步:上橡皮章,開髓,揭開髓室頂,修整髓腔側壁。以致放入根管銼后根管銼是接近垂直插入,以防根管偏
-
-
牙拔除術中八要點
1.正確掌握拔牙適應證和術中密切注意觀察病人情況變化。2.預防或處理病人暈厥。麻醉要完善,要在無痛下拔牙。操作要輕巧,動作要準確。病人出現暈厥時應暫停手術,放平椅位并解開病人上衣的領扣,同時吸入芳香亞醑等興奮呼吸中樞藥物,或針刺人中穴、內關穴等。3.防止損傷鄰牙和軟組織。術中要正確使用器械和掌握穩定的支點,避免器械滑脫或使用暴力操作。對已損傷的組織結構,應立即復位或縫合。4.預防牙根突入上頜竇或頜周筋膜間隙。手術過程中,尤其是拔除上頜后牙和下頜第3磨牙的牙根時,要保持清楚的手術野,禁止使用暴力和粗暴操作,避免將牙根
-
-
光固化復合樹脂粘結劑引起過敏反應1例
?作者:謝克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口腔科患者女,27歲,因右側上頜后牙中齲就診,偶有冷酸刺激敏感,無自發痛及咬合痛。否認過敏史及全身病史。檢查: 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中齲,探診不敏感,叩診無不適,牙齒無松動,活力正常,牙齦及相鄰軟組織未見明顯異常。診斷:右側上頜第一磨牙中齲,行復合樹脂充填術?;佳郎舷鹌ふ细魸?,制備洞形,350 g/L 磷酸酸蝕牙面20 s,涂布樹脂粘結劑,固化,復合樹脂(酸蝕劑、粘結劑、樹脂均為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充填窩洞,固化,調牙合拋光。術后第2天,患者出現口周皮膚發紅發癢; 此后
-
-
X光機拍攝技術心得
在大部分的口腔醫療機構,牙科的根尖片的拍攝工作都是由口腔醫生或是護士兼任。拍攝牙片,從理論到實踐操作,到熟練應用,都需要不斷學習摸索,非一日之功!回想最早學習拍片時,我也曾經拍出了一堆的廢片,自己失望,也麻煩了患者。雖然拍片有個熟能生巧的過程,但掌握一些正確的拍片方法與技巧,可以少走許多的彎路。我這篇文章在總體介紹一般牙科拍片的知識上,側重講解上頜后牙的根尖片的拍攝難點與對策?! ≡u價一張牙片的好壞,主要是從清晰度,分辨率,擺放位置,整體布局及干擾影像這幾個方面來衡量。雖然現在很多醫生認為可以花幾百塊買個進口的拍片
-
-
上頜后牙開髓1例
嘉友科貿
-
-
上頜竇提升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口腔醫學網上頜竇提升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作者: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第 41?卷?6?期?2014?年?11?月 滿毅 等 1 、 歷史上頜竇提升術被提出之前,對于上頜后牙區種植受到相應解剖結構限制的患者,多采用單端橋的治療方式,但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上頜竇提升技術最開始是在上頜骨后份種植時意外進入上頜竇,其中部分成功并行使功能,有學者以此為基礎,開始有意識地嘗試讓種植體進入上頜竇。在20世紀60年代,Philip?Boyne提出了通過上頜竇骨移植來增加剩余骨
-
-
拔牙的器械簡介
口腔視界1.牙鉗由三部分組成,即喙、關節和柄?! 。?)上下牙鉗的區別 1)上牙鉗:喙與柄成一直線,或接近180角度。上頜后牙有刺槍式牙鉗,其喙與柄幾近平行。當喙與柄不成一直線,而形成鈍角時,柄也有相應的彎曲使整個牙鉗成為S形。這種彎曲的目的在于使牙鉗能避開口角、上牙和下頜骨的阻擋。 2)下牙鉗:喙和柄成直角,或稍大于直角的鈍角,這種彎曲也是為了避開口角和上牙的阻擋?! 。?)左右牙鉗的區別:多數牙鉗不分左右,只有上頜第一、第二磨牙鉗才分左右,原因是該牙的三根當中有兩個頰側、一個在腭側,頰側牙鉗喙是尖的。
-
-
牙源性粘液瘤手術及修復治療一例
口腔醫學網主訴、病史患者右上頜后牙疼痛查體、輔查檢查發現患者面部不對稱,右顴骨區腫脹??趦葯z查發現右上頜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處牙齦腫脹,表面光滑,色暗紅。CT顯示病損已波及鼻腔外側壁和鼻中隔?;颊哂绎E骨區腫脹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牙齦膨隆 CTCT診斷、處理病理活檢結果顯示符合牙源性粘液瘤,擬手術切除,術后缺損可采用贗復體修復。手術切口完全暴露腫瘤截骨,完全清除腫瘤切除的病損眶底固定鈦板隨訪、討論術后給予患者一臨時閉塞器佩戴,封閉創口,利于恢復。6月后進行修復體制作。由于牙源性粘液瘤有一定的復發性,術中保留